數學科

深化自主學習  善用評估數據

「自主學習課堂研究」

目標(一):

持續深化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,內化自主學習循環

策略:

  • 學生於家中先完成預習工作紙,然後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難步驟
  • 學生互相評鑑各人的解難方法,並討論得出最佳的方法

成效:

本年度的課堂研究以「分數、小數和百分數比較」為課題。學生需運用分數、小數和百分數的已有知識,並以綜合能力去比較它們的大小。6A6B班的學生於課前學習運用iPad keynote及錄音功能,自行錄製一段解說「分數、小數和百分數比較大小」的片段,及後作互相分享和評鑑。6C6F班的學生則透過預習工作紙先在家中完成「分數、小數和百分數比較」,然後於課堂中討論不同比較的方式的優劣,並進行應用延伸的部分。 95% 學生能透過預習及課堂討論能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的態度,而93% 學生能透過預習及課堂討論能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學生以習得的新方法 解決延伸部分的問題

學生以習得的新方法  解決延伸部分的問題

學生互相評鑑各人的解難方法

學生互相評鑑各人的解難方法

學生分享並示範解難步驟
學生分享並示範解難步驟

「評核質素保證平台(AQP)」

目標(二):

掌握及善用評估工具,促進學與教效能。

策略:

  • 教師運用評核質素保證平台(AQP)分析成績數據,從而修訂教學,實踐「評核促進學習」

成效:

本年度數學科組運用評核質素保證平台(Assessment Quality-assurance PlatformAQP)分析五年級及六年級的考試成績數據。83%教師認為 AQP平台有助他們去了解題目和選項的質素,使他們可持續優化試卷內容。教師能從AQP平台中得悉各班的平均分、最高得分、中位數得分等,分便統計及分析整級學生的表現。除了基本統計外,系統也會從各個指標作統計,例如,各班學生穩定性的表現 (MCI 正常程度及不尋常程度學生的統計 )、學生的能力系數等,所以各班教師能按學生的情況去制訂新的教學計劃。因此,100%教師認同AQP平台的數據有助他們去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,讓他們更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,從而作出跟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