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覺藝術科

自我完善自我回饋  成為反思型創作者

 

目標1:

延續上年度四年級的教學設計進行課研,透過教學方案實踐,綜合運用不同的,內化掌握自主學習循環並持續善用高階思維策略進行中期反思,研究創造力與提升創作質素之間的關係,提高他們於立體創作質素

策略:

推行年級:四年級

推行課題:兒童樂園我話事—主題遊樂場遊樂場設施設計

使用策略:

  1. 內化自主學習循環(設標、規劃、監控及反思),持續優化學習效能
  2. 綜合運用不同策略,提升學習效能

   (知策) 善用不同策略達標或改善表現: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解難策略: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(發現及介定問題)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高階思維奔馳法SCAMPER

 (知能) 評鑑表現、反思或優化學習成果 :運用原型(Prototype)動手做、訪談用家,反思改進

       (知任) 按任務自學延展,發掘新知:KWL

 

解難策略: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(發現及介定問題)

四年級學生學習解難策略: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(發現及介定問題),訪問低年級學生,以訪談形式嘗試找出現在遊樂設施的問題(Define定義問題),找出創作方向

找出創作方向後,初步設計,加入視覺元素,繪畫出草圖

 

再以高階思維「奔馳法SCAMPER」的方法進行中期反思,讓學生檢視自己的設計,自我反思,再加入不同的立體創作元素,改善草圖,提高創作質素

學生探索質感製作的方法

成效:

教學方案均取得不錯果效:

  1. 從學生的訪談中可見,他們懂得運用高階思維「奔馳法SCAMPER」進行中期反思,例如在完成立體物料及質感的探索後,會留意物料特性;於是在設計上加入了遊樂設施的創新玩法及質感的製作,自我完善改進草圖
  2. 從老師觀察所得,學生從質感的資料搜集到質感的探索中所收集的靈感,大多能夠運用於立體創作中,呈現出多變的質感創作。學生也能透過高階思維及解難方法進行中期反思,加入一些創意的遊樂場設施玩法及改善作品,成為反思型創作者。是次教學方案確實能提高他們於立體創作的質素。

 

目標2:

持續優化學習社群,獲視覺藝術科專家指導,進行校本課研,達致促進校內外教學和專業協作文化的發展

策略:

  1. 主辦2020/21「建立有效的對話 及 提問策略 以 促進創作」專業學習社群計劃

    建立有效的對話及提問策略 以 促進創作。邀請譚祥安博士到校,延續於「在展館及教室學習視覺藝術:小學師生對話及提問策略研究」的學習,是次計劃旨在:

    1. 透過專家指導為教師的個人專業提供發展機會
    2. 學習有效的對話 及 提問策略(Dialogue and Questioning Strategies)
    3. 優化評賞提問,促進學生的創作質素
    4. 組織視覺藝術科教師進行專業交流,促進學與教成效,實踐社群觀課的理念
    5. 參與計劃之老師透過教學成果分享,回饋學界

成效:

  1. 共有3間友校的視覺藝術科教師參與是次計劃,透過專家指引,視藝老師的專業發展及學與教知識得以提升
  2. 本年度舉辦一次工作坊及課堂設計的交流討論會,計劃將於下年度進行觀課交流,提升課程設計及實踐方案的專業能力

本校舉辦2020/21「建立有效的對話 及 提問策略 以 促進創作」計劃,邀請譚祥安博士到校進行工作坊,共3所友校視覺藝術科老師參與

譚祥安博士主講有關「視覺藝術科評賞及提問策略工作坊」

課堂設計網上視像交流討論會